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关于社区转诊和报销

Oska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1-04-08 21:46:24 状态: 已回复 编号:279926
处理用时:11小时50分
社区转诊困难重重,普通老百姓看病被迫自费!
老百姓想去社区门诊写一个去三甲医院的转诊阻碍重重,社区本身就没有这样的设备和医疗技术,部分社区医生还是大专,助理医生坐诊,带着片子和病历去开转诊,社区医院医生不开,称只能开镇上医院的,镇上医院治疗不了开证明回社区再写转诊才能转入三甲治疗。同是上级医院,为什么要转来转去?让老百姓看个病也要跑来跑去四处折腾,有病看不了?病情紧急的话转来转去瞎折腾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这个责任又该谁负责?
大多数老百姓都想享受到最好医疗技术的,三甲医院设备,主治医师学历,技术,通通好过社区的,三甲医院的药类型也比较多样,去社区医院能开齐全?
社区不给写转诊,有病没法不看,要看病只能自费,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每个月交的医保用不了那交社保意义在哪里?
东莞这个转诊制度真是奇葩,偏偏东莞买的社保还要这么麻烦老百姓。需要写转诊的都是病人啊,得病的病人轻的话还能折腾一下去社区转诊,危重病人怎样去社区写转诊???而且要本人去写啊。这个制度真需要改改了,跟上时代发展了。
问政部门:医保局
分享

官方回复

您好,您的问题已收悉,现回复如下:目前,我市实施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制度,该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依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低水平筹资,以有限的医保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问题,真正实现让群众在所居住的社区(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包括基本门诊医疗在内,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基本卫生服务,少数患重大疾病、慢性病等超出社区服务能力的人员通过社区转诊至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制度,从而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逐步引导群众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就医观念。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秩序,提高基层首诊率。

问政人评分

3分

我要说两句

5参与

5评论

  • 傻婆一名04-13
    确实现在好多社区转诊的问题,好多麻烦,以前自己可以选择在什么医院转诊的,现在要医生说得算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123400004-10
    主要还是医疗资源太匮乏,广州人口多也不用这么折腾,实际上这制度真的是很耽误治疗。如果真的是为了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些社区医院治疗不了的,去社区医院也只能开转诊单的病人,为什么这些病人直接去上级医院看病就不能报销或者是要降低其报销比例呢? 同时一些可以在社区医院看的,跑去上级医院看病的病人,你可以给他两个选择: 一、回去社区医院使用医保 二、继续在上级医院就诊,但是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降低 通过医疗费用或者说报销额度倒逼市民就近在社区医院看病,避免造成看病人群过度集中,耽误一些危重病人的救治。这样不就是你们目前分流制度的初衷吗?同样的目的,思考的角度不同做法就不同。实际上病情轻重缓急分类应该给医生去做专业判断,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你不能要求市民自觉去分类吧,市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去上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就能看。对于慢性病或者其他病情较轻的患者来回折腾可能不会出问题,急诊病人可就经不起这折腾了,甚至可能延误救治导致严重后果。 我认为,市民在知道一些小疾病在社区能看的,去上级医院会被打回社区医院就诊的,或者选择继续就诊的将会不能给予报销的情况下,应该是会主动先去社区医院就诊的,这才是良性循环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naturalgas00104-09
    应该把报销权限设置在就诊医院,符合转诊报销直接报销,不符合全款,不用再去社区排队!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kdct04-09
    先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制度点赞,从管理的角度,“小事(小病)找学徒(社区门诊),大事(大病)找师傅(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制度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避免小事找专家的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扎堆大医院等候时间过长的延误病情问题。问政人陈述的问题应属于优化转诊决定权的需求。在经社区门诊医生甄别可能属于大病后,应可以直接选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且镇级、三甲均应不作区分,简化流程,尤其是在三甲医院复诊所需的转诊更应如此。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bajie04-09
    东莞的这个社保转诊确实比较奇葩,医院的报销比率本来就比社区低,谁没事愿意多花钱去医院看的,不管病人什么情况转诊都需要排队等候,以前小孩头被摔出血,出了很多血,需要去医院缝针,那医生硬是不紧不慢让等着排队完才给开转诊,恼火得很!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